内容搜索
CONTENT SEARCH
全部内容产品中心新闻中心行业方案
点击搜索
— 工具柜 | 工具车 | 工具箱 | 工具货架 —
— 工具柜 | 工具车 | 工具箱 | 工具货架 —
在制造业、基建工地、轨交运维这些场景里,工具丢失往往被财务当作“零头”,但真正跑过项目的人都知道,丢的不是钱,是节奏。去年在广东佛山某装备厂调研时,项目经理就说过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:“一把价值不到200块的专用扭力扳手,能让我们整个装配线停半天。” 这并不是夸张,采购流程、审批、到货周期,哪一个环节不消耗成本?
工具丢失的问题,根子在“人找不到物,物找不到人”。RFID(射频识别)在这里的价值不在于“高科技”,而在于它把责任和位置都数字化了。
深科物联在珠海某船厂的项目里,就是混合用的方案:日常维修工具用被动标签管理,高精度仪器用有源标签,配合UHF固定读写器和后台系统,现场人员借还全程刷卡留痕,做到“谁用谁签收”。
很多企业以为RFID只能“减少丢失”,但实际它还能让你少买工具。
以前一个200人规模的机修团队,常规配置是按人头+损耗率采购,比如每年备新工具5%—8%的浮动。但RFID上线后,通过后台借还记录分析,发现有些工具的利用率不到30%,于是可以做“工具共享池”,减少重复采购。这不是理论推算,我见过深科物联在江苏常熟一家汽车零部件厂的项目,第一年就减少了约18%的工具采购预算。
理论很美,落地很杂。
RFID在工具管理上不是万能药,它无法解决“人为恶意丢失”或“外包方责任划分”的问题,但它能在绝大多数可控环节里,把丢失率从原来的3%压到1%以下,这个幅度足以影响财务报表。
我一直认为,技术不是目的,管理才是。RFID只是把管理的颗粒度压得更细,而深科物联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只卖硬件,而是把现场流程梳理、设备选型、系统部署一并做了,这样的项目成功率才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