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搜索
CONTENT SEARCH
全部内容产品中心新闻中心行业方案
点击搜索
— 工具柜 | 工具车 | 工具箱 | 工具货架 —
— 工具柜 | 工具车 | 工具箱 | 工具货架 —
在不少馆长或信息化负责人那里,我听过类似的问题:花几十万、上百万,把图书馆整个馆藏都贴上RFID标签,这么大的动作,究竟是为了少雇几个馆员,还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体验?
如果非要二选一,我的回答是:减少人力只是附带的结果,真正的驱动力还是体验。
图书馆的工作,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性的。比如:
这些工作,在条码模式下都非常耗时。上RFID后,确实会明显减轻工作量。比如借还环节,过去“一本本刷条码”,换成RFID就是“一摞书放上去”,同时完成借还和安防状态更新。盘点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,用手持机扫一遍,速度能提升几十倍。
从这个角度看,馆方能节省一些人力,这是事实。但问题是,大部分图书馆并不是企业,真正要裁掉多少人,未必现实。更多情况是:原本忙不过来的馆员终于能把精力转到更有价值的地方。
体验的改善更直观,读者能切身感受到。
这些体验改善,说白了就是帮读者“节省时间”,让他们少等、少找、快拿到书。体验提升,才是馆里最看重的口碑来源。
我常跟馆方交流时会强调:RFID的意义,不是让馆员消失,而是让他们“回到读者身边”。
所以,人力和体验并不是对立面,而是前后关系。先把人从重复事务中解放出来,才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提升体验上。
在实际项目中,我看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:
对比下来就很明显:如果只盯着人力,很容易把RFID做成一项成本项目;如果把焦点放在体验,它才真正发挥出价值。